自动埋弧焊常用的引弧方法-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Website Home
# 《自动埋弧焊常用的引弧方法》
## 摘要
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动埋弧焊中常用的引弧方法,包括短路引弧法、高频引弧法和焊丝回抽引弧法。通过对每种方法的原理、操作步骤、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的分析,为焊接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技术参考。文章还探讨了引弧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操作注意事项,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自动埋弧焊引弧技术,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。
**关键词**
自动埋弧焊;引弧方法;短路引弧;高频引弧;焊丝回抽引弧;焊接质量
## 引言
自动埋弧焊作为一种高效、优质的焊接工艺,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而引弧作为焊接过程的第一个关键环节,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焊接质量和效率。本文旨在系统介绍自动埋弧焊中常用的引弧方法,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,为焊接操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,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引弧方法,确保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## 一、短路引弧法
短路引弧法是自动埋弧焊中最基本、最常用的引弧方法之一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焊丝与工件直接接触形成短路,在接触瞬间产生的大电流使接触点迅速熔化并形成电弧。具体操作步骤为:首先将焊丝端部轻轻接触工件表面,然后启动焊接电源,此时焊丝与工件接触处因大电流通过而瞬间熔化,随着焊丝继续送进或轻微回抽,便在熔化的金属间隙中形成稳定的焊接电弧。
短路引弧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设备简单、操作方便,不需要额外的辅助装置,成本较低。然而,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,如引弧成功率受焊丝端部状态和工件表面清洁度影响较大,有时会出现粘丝现象。此外,引弧瞬间的电流冲击较大,可能对电源设备造成一定影响。短路引弧法特别适用于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接,在厚板焊接和长焊缝焊接中表现尤为出色。
## 二、高频引弧法
高频引弧法是一种非接触式引弧方法,利用高频高压击穿焊丝与工件之间的空气间隙而产生电弧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频振荡器产生数千伏的高频电压,加在焊丝与工件之间,使空气电离形成导电通道,从而引燃焊接电弧。操作时,焊丝端部与工件保持3-5mm的距离,启动高频装置后,在高频电压作用下即可建立电弧,无需焊丝与工件直接接触。
高频引弧法的主要优势在于避免了焊丝与工件的机械接触,减少了焊丝端部变形和工件表面损伤的可能性,特别适合表面要求较高的工件焊接。同时,这种方法引弧成功率高,电弧稳定性好。但其缺点是设备复杂,需要额外的高频发生器,成本较高,且高频干扰可能影响周边电子设备。高频引弧法特别适用于铝、镁等有色金属的焊接,以及薄板焊接和对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。
## 三、焊丝回抽引弧法
焊丝回抽引弧法是一种结合了接触与非接触特点的引弧方法。其工作原理是:首先让焊丝与工件接触并通以小电流预热,然后快速回抽焊丝,在回抽过程中拉长电弧并增大电流至正常焊接参数,从而建立稳定的焊接电弧。具体操作步骤为:焊丝接触工件后通电,待接触处金属软化后,焊枪快速回抽3-5mm,同时焊接电流自动切换至正常焊接参数。
这种引弧方法的优点在于引弧过程柔和,对工件和焊丝的冲击小,引弧成功率高,特别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焊接系统。同时,由于有预热过程,对焊丝端部和工件表面的要求相对较低。缺点是设备需要具备回抽功能,控制系统较为复杂。焊丝回抽引弧法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焊接、高合金钢焊接以及精密部件的焊接中。
## 四、引弧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
在选择合适的引弧方法时,需要考虑多个因素。首先是工件材质,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和氧化性会影响引弧方式的选择;其次是工件厚度,薄板焊接更适合高频引弧等非接触方法;再次是焊接位置,某些位置可能限制引弧方式的选择;最后是设备条件,需考虑现有设备是否支持特定的引弧方式。
在实际操作中,为确保引弧成功,需注意以下几点:保持焊丝端部清洁整齐,避免氧化或变形;确保工件表面清洁无油污、氧化物等;根据所选引弧方法合理设置焊接参数;对于自动化系统,要定期检查引弧机构的可靠性。常见问题处理包括:对于频繁的引弧失败,应检查焊丝送进是否顺畅、导电嘴是否磨损;对于电弧不稳定,需确认参数设置是否合适、接地是否良好等。
## 五、结论
自动埋弧焊的引弧方法多种多样,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。短路引弧法简单经济,高频引弧法成功率高,焊丝回抽引弧法过程柔和。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,引弧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,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智能、高效的引弧技术。掌握各种引弧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,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方法,对保证焊接质量、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。焊接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和实践,灵活运用各种引弧技术,以适应不同焊接任务的需求。
## 参考文献
1. 张光明, 李红梅. 现代焊接技术手册[M]. 北京: 机械工业出版社, 2018.
2. 王建军. 自动埋弧焊工艺与设备[M]. 上海: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2020.
3. 陈国强. 焊接电弧物理与引弧技术[J]. 焊接学报, 2019, 40(5): 112-118.
4. Smith, J.R. Advanced Arc Welding Techniques[M]. New York: Industrial Press, 2021.
5. 刘建华, 周明. 机器人焊接系统中的智能引弧方法研究[J]. 机械工程学报, 2022, 58(6): 89-95.
请注意,以上提到的作者和书名为虚构,仅供参考,建议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撰写。